手机网络的历史

100人浏览   2024-12-29 08:02:45

1940年,美国贝尔实验室制造出一种战地便携式电话终端,1973年,美国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·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业化手机,手机由此诞生。

手机通讯的历史,根据现在通用的“G代”,历经1G时代、2G时代、3G时代、4G时代、5G时代,甚至现在已经在着手研究6G、甚至7G。

第一代手机(1G时代)

1973年4月,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工程技术员“马丁·库帕”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,俗称“大哥大”。它迅速成为身份的象征,不仅深受欧美国家喜欢,也出现在很多港台影视中。

第一代手机使用模拟信号,靠不同的电磁信号频率来区别不同用户的不同手机。同时由于电池技术的落后,使用镍镉电池,因此“大哥大”不仅拥有硕大的体积,续航能力也很弱。

虽然模拟通讯有诸多问题,但是直到2001年6月,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完全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,才宣告模拟通信电话时代结束,并且模拟对讲机仍然在民用领域发光发热。

第二代手机(2G时代)

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,以数字技术为主体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,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通讯标准,这就是手机制式,包括GSM、D-AMPS、PDC(日本数字蜂窝系统)和IS-95CDMA等,不同制式的手机是不能交叉使用的。

这其中比较流行的就是1992年开始在欧洲商用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(GSM),俗称“全球通“,起初仅在欧洲推广应用,但因其标准化程度高、接口开放的特点,强大的联网能力,迅速成为全世界的标准,并推动了国际漫游业务开展,我国也在1995年开始建设GSM网络。

随着全球GSM用户数暴增,数字蜂窝移动电话的用户识别卡也应运而生,这种“用户识别模块”为每一个GSM移动电话用户配备的身份卡。

与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相比,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提供了更高的网络容量,改善了话音质量和保密性,并能提供语音、短信、上网等业务。

第三代手机(3G时代)

随着手机用户越来越多,有限的频率资源越来越来越不够使用,这就像汽车越来越多,道路资源越来越不够用了,就开始出现堵车。

为了高效利用频率资源,1985年高通公司利用美国女演员海蒂·拉玛展布频谱技术(扩频技术),开发出CDMA(码分多址Code-Division Multiple Access),它提供最大2Mbps的数据传输速度,使网页浏览,在线视频更加流畅。

3G系统的三大主流标准分别是欧洲WCDMA(宽带CDMA),美国cdma2000和中国TD-SCDMA。

第四代手机(4G时代)

为追求更快的数据传输,4G实际上是一种融合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。主要制式有两种:一种的FDD-LTE(时分双工)网络,一种是TDD-LTE(频分双工)网络,TD-LTE是基于TDD-LTE的自主知识产权4G标准。

4G系统的核心特点就是高速率、低时延和大容量,最突出的优势就是速度快,其静态传输速率达到1Gbps,用户在高速移动状态下可以达到100Mbps,

第五代手机(5G时代)

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繁荣,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对网速要求越来越大,以及物联网、车联网、智能家居的发展,有高速率、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应运而生。

国际电信联盟(ITU)定义了5G的三大类应用场景:增强移动宽带(eMBB)、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(uRLLC)和海量机器类通信(mMTC)。

中国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5G,和欧盟、美国、韩国、日本一起争夺5G标准,以其获得更多的话语权,目前5G的标准立项中,主要分为三大阵营,中国、欧洲、美国,其中中国立项21项、欧洲14项、美国9项、日本4项、韩国2项。

1G、2G时代中国还一无所有,3G时代我们也只能跟随欧美的标准,4G时代中国开始有自己的标准,虽然很不成功但至少和世界并行了,5G时代,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奋发图强,通过标准的主导,引领世界,突破西方用标准“卡脖子”历史。